<
t9b4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隐身大亨本·拉登 > 第2章
    一名恐怖分子在卡拉奇国际机场被捕,在突击审讯后承认自己参与了爆炸事件,而对于主谋则是顾左右而言其他、左右支绌。然而纸里包不住火,在强大的心理攻势下,他终于供出了爆炸案的一些内情。

    8月11日,美国情报部门似乎已经很肯定把隐居在阿富汗的沙特阿拉伯流亡大亨奥萨马·本·拉登锁定为幕后元凶。

    美国情报部门指出,对内罗毕爆炸案的调查不仅证实拉登是爆炸案中的头目,还发现了拉登在世界范围内许多恐怖主义网络的新情况:

    比如他在苏丹境内的沙漠地带建立了以国际高标准培训恐怖“人才”的基地,专为恐怖组织供血;

    比如他四处搜寻高新武器,秘密建造军事化工厂生产毒气,甚至公开出价购买核武器;

    比如1992~1998年间爆炸、刺杀国际大案不断,而调查来调查去总是和他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最有力的证据莫过于1998年5月,拉登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宣称:美国陷入黑暗的一天很快会到来,不久将有震惊世界的暴力事件发生。

    拉登向来言出必行,这一次也不例外。

    美国震惊了!世界震惊了!

    这个幽灵一样神出鬼没的阿拉伯人顿时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拉登在塔利班控制区规模庞大的军事基地显然不是虚设,他以行动告诉人们:我的圣战理论不是空穴来风,如果美国人不相信那就等着瞧吧。

    美国总统克林顿拍案而起,宣称:我们不怕恐怖主义,并且有决心有义务消灭一切恐怖分子,冤有头债有主,我们要以牙还牙。

    然而,与其说是以牙还牙不如说是以死还死,拉登投放炸弹,美国人旋即还以颜色,而且变本加厉。

    他们奉还的是导弹恐怖与反恐怖“战争”

    1998年8月20日

    美国与“国际恐怖组织”之间正式爆发“战争”。

    在美国情报部门确认拉登与东非两使馆爆炸案有关后,克林顿缩短了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政治募捐活动飞回华盛顿召开会议。15日,克林顿再次召集国家安全班子的成员,研究具体的军事行动计划,至于何时行动则由克林顿作最后决断。

    20日清晨6时,克林顿下达了行动命令。当时,正在马萨诸塞州马撒葡萄园岛上休假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下达攻击令。游戈在阿拉伯海和红海的十几艘美国海军水面舰只和潜艇,同时向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南部和苏丹首都喀土穆发射了75至10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

    1998年8月20日当地时间晚10时左右,阿富汗东南省份帕克蒂亚的霍斯特地区已笼罩在一片夜幕之中。忽然,几团带着“隆隆”轰鸣的光亮,划破了宁静的夜空,飞冲而来,一阵阵巨响震得地动山摇。霎时间,烈焰滚滚,火光冲天。美国对阿富汗的空袭开始了。

    美军从其游弋在波斯湾上的军舰上发射巡航导弹,空袭了分布在阿富汗东南部属于塔利班控制区的本·拉登的6处营地。据称,位于帕克蒂亚省霍斯特地区的两处营地被导弹击中。空袭持续了1个小时,至少造成15人丧生,30~50人受伤。

    在苏丹,20日晚当地时间7时30分,美国的飞机袭击并炸毁了位于苏丹首都喀土穆郊区的一个制药厂,至少造成5人伤亡。两架美国远程轰炸机飞临喀土穆,其中一架先投放了照明弹,随后两架飞机向苏丹的一家私营的“康复制药厂”发射了5枚导弹,并摧毁了这家制药厂。

    同样的断壁残垣、同样的惨不忍睹,鲜血、申吟、尸体、泪水再一次降临不幸的人间。这个弥散死亡气息的八月竟是如此漫长,无辜的人们落入了残酷的命运之手,在两股看不见的势力的斗争中献出自己无辜的生命。这是最大的残忍,也是最大的悲哀。

    这次袭击受损情况的估计信息逐渐从阿富汗透露出来。塔利班官方电台报道说,有21人死亡,30人受伤。而驻阿富汗的巴基斯坦记者报道,据目击者说至少有11人死亡,53人受伤。

    这就是美国反恐怖的战利品了,他们是和平祭坛上的牺牲。尽管这牺牲毫无意义,鲜血却不因此而少流一滴。

    克林顿在公开发言中说道:“我们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团体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大使馆爆炸案中起关键性作用……毫无疑问,美国面对恐怖主义分子的威胁将保卫它的人民……今天我们已经还击了。”

    他们的保卫就是进攻,他们的“还击”就是空袭。

    在中东地区,对美国空袭苏丹和阿富汗的反应形形色色,像唱戏般热闹:海湾石油富国装聋作哑,北非小国不敢吭气,阿拉法特也不催美国公布西岸的撤军方案了,伊拉克人和巴基斯坦,哈马斯等激进势力则表示要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苏丹。

    美国舆论认为,美国空袭的目的是为了反击和报复本·拉登及其同伙。美方认定拉登与前不久发生在内罗毕和达累斯萨拉姆的两起爆炸事件有牵连,把他在阿富汗的6处营地视为恐怖分子训练基地。

    克林顿在匆忙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为美国发动袭击辩护:

    “这些组织过去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

    “我们有确凿证据证明他们计划对我们的人民发动进一步的恐怖袭击。”

    “他们试图取得化学武器和其他危险性武器。”

    但显然,他的解释没能被遭受空袭的国家接受。

    塔利班武装宣称美国的袭击是“对国际法的粗暴践踏”。

    塔利班最高领导人乌马尔称这次空袭是“厚颜无耻的行径”,认为它“不但是对本·拉登本人的攻击,也是对阿富汗人民的侵犯”。他还重申塔利班不会将拉登引渡给美国当局。

    空袭后,苏丹总统声讨美国说:“这是恐怖主义行径,是对穆斯林和阿拉伯人民的侵略。”

    “我们要克林顿血债血偿。”

    我们毫不怀疑这些激烈的言辞今天还是唇枪舌剑,明天就可能变成导弹和炸药,是非善恶难有定评,而成百上千条无辜的生命却确确实实地因此而化作轻烟。

    恐怖主义,地道的和平梦魔。而拉登,就是那个在梦魔背后微笑的人。

    好了,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作为一个概念,人们对“恐怖主义”的几种大同小异的解释。

    《美国法典》第2656f(d)节第22条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是:

    ——“恐怖主义”一词是指经过预谋的,有政治目的,且针对非军事目标的,由非国家的集团或秘密组织进行的暴力活动,其目的通常是影响大众。

    ——“国际恐怖主义”一词是指涉及到不止一个国家的公民或领土的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集团”一词是指任何从事(或其重要的附属团体从事)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集团。自1983年起,美国政府开始在统计和分析中采用这个定义。

    美国国防部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是:“为实现政治、宗教或意识形态的目的,对个人或财物非法使用或威胁使用武装力量或暴力,以强制或胁迫政府或社会。”

    国际上,一般把恐怖主义界定为:为实现政治目的,针对平民或民用目标,故意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的行为。

    根据这个定义,恐怖主义活动的实质是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不使用暴力的政治行为不是恐怖主义——如罢工、和平示威、抗税等。一般说来,恐怖主义分子是那些相信他们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宗教、或政治进程的参与者的执着人士。

    正如拉登所言:“我为真主而战,我愿为他战斗,死去;再战斗,再死去。”但这些人通过正常的政治程序不能实现他们所需的变革,因此不可避免会诉诸暴力。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择手段,无视被攻击者的性别、年龄,他们只要那个能给予敌人最大打击的结果,为此不惜铤而走险,献出生命。

    近年来,随着恐怖活动危害的逐年增大,恐怖主义引起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恐怖主义被认为对一国的内部稳定——甚至生存——和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美国前总统里根可能是第一位了解恐怖主义角色的政治领导人。但是,里根是在冷战的范围内思考恐怖主义的——他把恐怖主义看作是苏联人控制的一种工具。当年美苏争霸,无所不在,美国斥巨资在中东国家大设军事基地,培训敢死队,慷慨地供给他们大批精良武器和资金。而最具戏剧性的是拉登的部队就是其中之一,美国人真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养虎贻患,埋下了祸根。

    1995年以色列总理拉宾首次宣布恐怖主义对国家构成战略威胁,不过,拉宾仍是在巴以和平进程的范围内考虑问题的。但是,随后的事实——哈马斯组织的自毁性爆炸案和拉宾本人悲剧性地被暗杀——却证明了其言论的正确性。

    从统计上看,90年代以来,恐怖主义攻击的次数有所减少,但攻击的破坏程度大大增加。自毁性爆炸和汽车爆炸是恐怖主义采取的主要攻击手段。

    1995年

    共发生恐怖活动440起,比1994年增加118起,总计死亡165人,受伤6291人,其中美国人死亡12人;

    1996年

    共发生恐怖活动296起,314人死亡,2912人受伤。

    1997年

    共发生恐怖活动304起,221人死亡,693人受伤。其中美国人死亡23人;

    1998年

    恐怖主义,令人窒息的死亡阴影正慢慢膨胀,悄无声息地逼近我们的生活。